■ 「低空经济观察」获悉,湖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催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和应用示范地。《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智能算力达5.25EFlops,形成50个左右行业垂类大模型、20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能算力达12EFlops,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方案》明确了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和治理能力五大重点方向,涵盖基础研究、先进制造、文化旅游、自动驾驶、医疗健康等14个具体领域。在产业发展领域,湖南将推动人工智能与“4×4”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以制造领域垂类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力,围绕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升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方案》明确,积极布局全省低空智联一张网,集成安全态势感知、视频识别查证等功能。基于“实景三维湖南”打造全省网格化立体空间,分等级规划编制低空飞行器通行航道,提升低空飞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低空飞行器智能座舱,提高飞行器智能控制算法及自主飞行决策等能力。建设智能无人机物流节点,完善低空即时配送网络,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探索开展智能无人机空中通勤。广泛布建无人机地面感知设施,强化重点部位无人机防控装备建设,提升低空安全保障能力。据「低空经济观察」了解,《方案》列出了十大示范场景,包括电网全地域智能巡检运维(AI+无人巡检)、实景三维智能匹配融合应用(AI+自然资源)、“空天地”一体化防汛应急系统(AI+低空经济)等已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案例。《方案》还列出了包括低空智联创新应用在内的十大未来场景。「低空经济观察」将相关内容分享如下。
■ 湖南省“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部分)一、电网全地域智能巡检运维(AI+无人巡检)场景描述:针对电网线路分布广、环境复杂,传统人工运维模式难以满足电网高可靠性要求,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北斗、无人智能装备等技术和装备,构建电网设备自主巡视、设备运行实时可视、飞行数据智能分析等典型场景,实现输配电线路无人机巡视自主飞行、实时回传、智能判断,有效提升电网巡检效能与安全性,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示范应用:国网湖南电力“全地域5G+北斗无人机智能巡检车”——2024年度中电联职工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巡检车集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北斗星基信号装置等,满足巡检无人机在无信号、弱信号区域自主飞行和精准降落等需求,为无人机在无信号、弱信号区域等复杂环境下作业提供坚实保障。巡检车最高支持9台无人机多机协同作业,并与国网湖南电力现有的光明大模型实现了集成。系统累计研发了19大类、109小类设备模型,标注了有效样本1000余万张,实现电网设备缺陷平均识别率达到87%,提升巡检效率3.4倍。2024年至今,国网湖南电力利用人工智能巡检技术累计巡检杆塔97万基,及时发现并处置缺陷隐患14万处,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电力支撑。推广价值:该项目是我省“AI+无人巡检”领域的典型场景,其打造的无人机智能巡检模式,打破了传统电网运维模式局限性,解决了电力保供等核心难题,对省内乃至全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行业具备重大借鉴和推广价值。二、实景三维智能匹配融合应用(AI+自然资源)场景描述:面对企业投资选址过程中资源信息分散、匹配效率低、决策成本高等痛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实景三维融合技术,构建覆盖土地、矿产等多类自然资源要素的智能匹配与推介系统,有效解决传统资源对接依赖人工、周期长、透明度不足等问题,为政府招商和企业投资提供高效、精准、透明的“数字导航”。示范应用:省自然资源厅“AI智能推介+实景三维”全要素市场平台——全国首个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智能匹配与实景三维融合应用的省级平台。平台以AI大模型为核心,依托实景三维与720度全景技术,实现资源在线可视化勘察,通过智能分析规划条件、周边配套、征拆成本等指标,为企业提供科学选址与降本方案,平台支持语音及多模态输入,可智能解析用户需求,并实现了与全省近5000宗资源数据的对接。平台运行以来,已促成资源成交1000余宗,成交总金额超300亿元,帮助企业降低选址成本60%以上,缩短项目落地周期40%,真正实现了从“人找资源”到“资源找人”的智能转变。推广价值:该项目是我省“AI+自然资源”领域的典型场景,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配置效率与政府招商透明度。其可扩展、可复制的平台架构与数据标准,为全国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成熟的“湖南样板”,对加速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三、空天地”一体化防汛应急系统(AI+低空经济)场景描述:针对城市洪涝、地质灾害防御过程中面临的监测范围广、险情发现迟、应急响应慢等业务难点,综合运用“AI+低空”技术,依托智能无人机、智联网、多模态AI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险情智能识别预警、抢险力量协同调度等防汛救灾典型应用场景,实现防汛工作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示范应用:湘潭市防汛智慧无人机应用平台——全省首个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低空技术的智能化防汛应急系统,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防汛监测预警体系。系统集成了多型号无人机集群、AI识别算法与智慧指挥系统,可实现无人机巡检任务自动规划、实时回传,对河道水位、堤防渗漏、滑坡等险情进行自动识别与智能分析,实现从汛情巡查、险情识别、应急响应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搭载的红外热像仪,使其具备了夜间及恶劣天气下的持续作业能力。应用以来,险情发现效率提升80%以上。在2024年汛期强降雨中,累计发现上报险情27处,自动生成处置建议13项,为防汛指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广价值:该项目是我省“AI+低空”领域的典型场景,平台建立的“智能感知—AI研判—快速响应”闭环管理机制,显著提升了洪涝灾害防控的精准性、实时性与安全性,为低空经济与智慧应急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板。
■ 十大未来场景之低空智联创新应用场景描述: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应用安全态势感知、视频识别查证等技术,搭建低空智联一张网,汇聚CIM、电磁环境、交通流量、人口密集度、北斗时空等多模态数据,为低空飞行提供高精度、高实时、高安全、低成本的PNT服务。智能规划、动态调整低空飞行路径,增强低空飞行器自主避障、路径优化能力,不断提升低空飞行的智能感知水平,确保安全可感、高效可控。
■ 六大路径十大措施助推发展为保障目标落地,《方案》部署了六大实施路径:产业提质行动,滚动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示范场景;科技创新行动,滚动建设一批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未来场景;筑底强基行动,积极推动绿电与算力协同发展,构建以智能算力为主的算力供给体系;人才引育行动,通过“芙蓉计划”集聚高端人才;改革赋能行动,适时推动《湖南省人工智能应用促进条例》立法,营造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开放合作行动,依托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探索深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开放。为保障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大支持措施,包括每年发放1亿元算力券,对购买算力服务的企业按不超过年度算力总支出的30%给予补贴;支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按不超过核定投资额的20%给予奖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每年支持500万元,连续支持三年。此外,湖南将定期评选“人工智能+”十大重点企业、十大示范场景和十大未来场景,并对入选者给予政策倾斜。在人才引进方面,对转化成果显著的一流科学家及创新团队将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
转载自:低空经济观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