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低空经济何以“占据一片天”?

发布时间:

2025-10-31

浏览次数: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战略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要素高效配置、产业深度转型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核心在于通过技术革命(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绿色能源)重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质的跃升。例如: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低空经济何以“占据一片天”?

 数据要素革新:工业互联网应用使沈鼓集团年节约图纸190万张,加工效率提升28.2%;  绿色动能: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低空制造等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  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突破产业链瓶颈的关键路径。  二、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新引擎  低空经济(指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的经济活动)凭借其空间多维性、技术集成性、场景创新性,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写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其核心优势包括: 1. 产业链整合力强:覆盖制造(无人机、eVTOL)、运营(物流、载客)、保障(空管系统)三大领域,横跨三大产业;  2. 技术经济性突出:与新能源车产业链重叠度达75%,复用电池、电机等技术资源,加速规模化落地;  3. 政策红利密集:全国27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空域管理改革(如千米以下空域下放至地市)持续推进。  三、应用场景:从“空中物流”到“三维城市”  低空经济正重塑生产与生活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样板:  四、政策与产业共振:万亿级赛道蓄势待发  顶层设计加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多地推出专项扶持政策;  市场规模爆发: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预计2030年达数千亿美元;中国低空经济有望形成“数万亿级”新增长极;  技术突破加速: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开启“载人时代”,低空智联网构建“全国一张网”雏形。  五、挑战与未来:突破瓶颈方能“高飞”  当前低空经济仍面临空域管理精细化不足、标准体系缺失、基础设施滞后等瓶颈。未来突破方向包括:  1. 空域改革深化:推动“无需审批、规划航线即飞”的常态化运行模式;  2. 技术融合创新:结合5G、人工智能构建低空交通管理系统,提升安全性;  3. 生态协同发展:打造“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低空经济凭借其技术集成性、场景创新性与政策适配性,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核心突破口。随着空域开放、技术迭代与产业链完善,其有望从“政策风口”迈向“产业落地”,真正成为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三维经济新支柱”。正如学者所言:“若能突破瓶颈,低空经济将催生一个数万亿元规模、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载自:无人机技术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