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天路正在编织成网,一张覆盖全国的立体交通蓝图逐渐清晰随着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空域管理改革正迎来重大突破。从湖南的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到南京的业界最大低空智联网,再到浙江的全域智控低空飞行服务网,一系列创新实践表明,中国的“低空天路网”建设已从试点示范迈向全面铺开的新阶段。空域改革:低空经济的先行条件过去,低空空域受严格管制,没有划分空域,无法便利使用;低空飞行存在“看不见、叫不到、联不上、管不住”的监管难点,安全监管难度大;飞行计划申报环节多、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长沙片区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优化低空飞行服务,创新低空应用场景,加快低空产业发展。湖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出台全国第一个低空空域划设方案,规划低空目视飞行航线97条,实现通航和军民航对空域的错时和分层共享共用。二是运用“北斗+ADS-B+5G”三模技术,建设了71个地面监视站,发布全国第一个省级专项低空航图,构建全省目视低空飞行网络。三是建设全国首家服务全省的A类服务站(长沙飞行服务站),为通航用户提供飞行计划处理、飞行动态监视及航行服务。这些改革措施成效显著。湖南低空空域占可飞空域比值提升至83.5%,低空监视信号覆盖率达100%;飞行申报流程由9个环节缩减至3个环节,飞行审批时间从3—5天缩短至2小时。全国人大代表单晓明在今年两会上建议,由中央空管委牵头,将低空立体交通按行政区域授权地方政府管理。

可选择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较好的省份,如湖南省试点授权地方政府管理低空空域,并选择地级市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至全国其他省份。基础设施:“低空天路网”的技术支撑要实现低空飞行的常态化,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在这方面,各地已探索出多种技术路径。在南京,电信部门打造了覆盖南京主要城区超3000平方公里的5G-A低空智联网,构建出当前业界规模最大和技术最先进的低空智联网。该网络采用天地协同技术,通过智能波束管理与天地干扰协同技术,彻底解决了碎片化覆盖、频繁切换等难题。在浙江,移动部门建设了全域智控低空飞行服务网,为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海上风电平台货运测试提供了全程技术保障。他们创新采用“公网+专网+卫星”立体组网模式:在300米以下复用公网,满足日常飞行需求;在300~600米部署专网基站,支撑专业作业任务;在600米以上由卫星补充,实现全域无死角。全国人大代表周曙光建议推动“智能低空天网天路”建设。他解释,“智能低空天路”是智能低空天网在高速路网的重要应用场景。依托现有高速路网系统和移动通信网络,在服务区、收费站生活区布局低空飞行服务站,将地面高速路网建设成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应用场景:低空经济价值凸显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价值逐渐凸显。在低空物流与配送领域,南京打造了“3公里15分钟达”物流圈。无人机通过专网实时回传飞行数据,结合 AI航路规划将运输时效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单架次日均配送量提升200%。在消防救援领域,南京推进了“2分钟紧急消防圈”建设。2024年,无人机提前12分钟发现江边草地自燃,预警效率提升600%;并在火灾后1分钟构建三维模型,依托5G-A网络回传数据支撑消防决策。在紧急医疗物资运输领域,南京构建了“10分钟医疗生命圈”。无人机可搭载温控箱运输血液和紧急疫苗,将从岛内社区医疗点至岛外建邺医院的运输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8分钟。在文旅领域,罗湖区创新“低空+文旅”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惠民航空模式,整合多家航司资源,定制高频次、短途化航线,以惠民价格推动直升机成为立体观光体验的常态化交通工具。活动期间共计飞行424架次、总服务人数约1800人次。未来前景:从试点到全国的网络布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表示,民航局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扎实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更好服务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未来,民航局将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顶层设计,面向未来千万级乃至更大规模无人机和有人机融合飞行需求,制定实施国家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健全完善低空飞行服务法规标准体系,按照《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低空空域划设标准。建设低空飞行国家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也是未来重点任务之一。民航局将整合面向通航运行的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三级飞行服务体系,以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将航路规划、空中避障、空域管理、交通管制等低空飞行要素高效贯通,逐步实现任务执行、资源配置、安全监管等“一站式”服务与监管。随着低空经济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各地的低空智联网正成为数字城市的“空中动脉”。从物流配送的“云端快递”到应急救援的“千里眼”,从环境监测的“生态哨兵”到城市管理的“数字大脑”,这张无形的低空智联网络,正在重塑城市的低空经济宏伟蓝图。未来,这张低空智联网将串联起更多更广的低空场景,为低空经济规模化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升级注入新动能。从试点到全国,从概念到实践,中国的“低空天路网”正逐步编织成形。随着国家空域改革持续推进,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重塑未来交通格局。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