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加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两部门发文加快“人工智能+”能源相关无人机研发应用

发布时间:

2025-09-11

浏览次数:

■ 司法部:加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加快推进民用航空法修订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低空经济观察」获悉,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

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特别是2023年以来,司法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立法审查力度,对于实践急需的立法项目,提前介入或者直接牵头组织起草。统筹推进“大块头”和“小快灵”立法,在加快推进民用航空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等相关领域“大块头”立法修法的同时,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立法事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小快灵”立法修法。

司法部:加强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两部门发文加快“人工智能+”能源相关无人机研发应用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快“人工智能+”能源相关无人机研发应用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拓展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场景为重要依托,以提升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技术水平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智能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为必要支撑,以健全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创新体系为关键保障,提出分阶段目标:到2027年,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据「低空经济观察」了解,《实施意见》明确,加快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感知系统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生产现场等全过程智能联动与自动优化。偏远地区场站智能运维场景,利用大模型、声纹检测、遥感、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装备,实时监测周边环境及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控制等多系统智能联动,提升设备巡检效率,提高场站的综合运营效率。智慧工地建设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工程建设方案选择、人员管理、风险预警、工期管控等电力建设工程管理全流程,研发无人机巡检系统、风险自动研判预警系统等,实时捕捉施工人员违章行为,构建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助力提升电力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总体水平。同时,《实施意见》提出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开展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鼓励开展能源和交通融合、油气和新能源融合等跨领域、跨行业典型场景示范。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相关技术装备优先纳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开展能源领域各类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业态、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


转载自:低空经济观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