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将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场景纳入国家战略框架。这一政策转向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技术突破、产业培育的 “上半场”,全面转向以消费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 “下半场”。本文将深度解析政策逻辑,并结合亿航智能、顺丰等头部企业的落地实践,揭示即将爆发的三大消费场景。

一、政策转向:从产业培育到消费拉动的底层逻辑1.1 政策升级:从经济概念到消费抓手的跨越2023 年 “低空经济”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政策重心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研发;而 2025 年《方案》明确提出 “有序发展低空消费”,标志着政策逻辑从 “供给侧驱动” 转向 “需求侧激活”。例如,《方案》要求 “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通过简化飞行审批流程、明确安全标准,直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消费者体验门槛。1.2 万亿市场的爆发临界点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2035 年突破 3.5 万亿元。这一增长动力源于政策、技术、市场的三重共振:政策端:2025 年二季度全国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 110 条,覆盖空域管理、基建补贴、场景试点等全链条;技术端:亿航智能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续航突破 30 公里,顺丰无人机跨海运输时效提升至半日达;市场端:艾媒咨询调研显示,近八成用户期待低空文旅项目,空中观光服务最受欢迎。1.3 产业生态的重构机遇低空消费的规模化发展将重塑产业链格局。例如,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将带动电池、导航、通信等上游技术迭代;低空旅游的爆发将催生飞行服务站点、应急救援网络等新基建需求。正如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谭超尘所言:“今年作为低空基建年,基建落地的同时会催生大量场景落地。”二、三大爆发场景:政策红利下的商业新蓝海2.1 低空旅游:从高空俯瞰到沉浸式体验的升级典型案例:三亚塔赫跳伞基地:2024 年接待跳伞客人超 1 万人次,2025 年 “五一” 假期日均接待量增长 70%,客单价达数千元;安徽九华山直升机观光:3 条航线覆盖 5-25 分钟体验,价格区间数百元至上千元,旺季单日客流量超百人;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5000 架无人机编队结合城市文化 IP,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消费增长 30%。政策赋能:海南、重庆、合肥等地推出 “真金白银” 补贴,例如合肥对载人 eVTOL 观光航线给予每人 100 元 / 架次补贴,重庆发放 3000 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拉动消费超 5 亿元。2.2 无人机物流:从最后一公里到跨海跨山的突破技术突破:顺丰跨海物流:2023 年开通湛江至海口无人机航线,运输时效从隔日达缩短至半日达,日均运输量超 6000 单;农业植保应用:2024 年国家将额定载重 50 公斤以上无人机补贴提高至 1.44 万元,大疆农业订单量稳健增长。场景拓展:除传统快递配送外,无人机已渗透医疗冷链、应急物资运输等领域。例如,顺丰无人机在四川雅江实现菌类 30 分钟极速运输,在疫情期间承担核酸样本配送任务。2.3 城市空中交通:从概念试点到立体网络的构建头部企业布局:亿航智能:计划 3 年内建设 100 个城市级空中交通航站楼与 100 个 5A 级景区低空文旅航站楼,打造 “文旅 + 交通 + 应急” 融合场景;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在海南试点,探索通勤、越野、应急救援等多场景应用。政策支持:广州对年度飞行服务超 2000 架次的低空旅游项目给予最高 50 万元补助,北京、山东等地将城市空中交通纳入 “十四五” 规划重点工程。三、企业破局路径:从技术领先到生态构建3.1 场景化产品设计差异化定位:亿航智能以 “低空 + 旅游” 切入,逐步过渡到空中出租车,避免与传统通航企业直接竞争;文化 IP 融合:祥源齐云山度假区通过无人机表演演绎 “仙鹤”“宝剑” 等文化符号,客群复购率提升 40%。3.2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政企合作模式:顺丰与地方政府共建无人机物流枢纽,如江西赣州南康区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实现空域资源集约化利用;跨行业协同:亿航智能与中建集团、中交集团合作开发航站楼,整合基建、运营、应急等多方资源。3.3 安全与合规体系构建适航认证先行:丰鸟科技 2022 年取得国内首张支线物流无人机试运行许可,为规模化运营奠定基础;数字化监管:广州、南京等地建立低空飞行监管平台,实现飞行计划实时报备、空域冲突智能预警。四、未来挑战与行业展望4.1 监管体系的完善当前低空经济监管仍存在标准分散、审批流程冗长等问题。例如,无人机适航认证、数据安全管理等细则尚未完全明确。建议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如加入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推动监管政策与技术发展同步。4.2 技术瓶颈的突破续航与成本: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需提升 30% 以上,才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智能化水平:亿航智能通过 “U-Space” 系统实现全自动飞行调度,但复杂天气下的可靠性仍需验证。4.3 消费习惯的培育尽管近八成用户期待低空消费,但实际体验转化率不足 15%。企业需通过短视频营销、KOL 直播等方式降低用户决策门槛,例如三亚塔赫跳伞基地通过抖音话题挑战赛,带动线上咨询量增长 200%。4.4 万亿赛道的终极形态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预测,未来 3-5 年低空经济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成为拉动投资、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这一进程中,既能提供 “空中观光”“物流配送” 等刚性服务,又能构建 “技术研发 - 场景运营 - 生态延伸” 闭环的企业,将成为最终赢家。结语:抢占低空消费新风口,企业需打好三张牌《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为低空经济企业打开了政策红利窗口。要抓住这一机遇,企业需:政策牌:密切关注地方补贴、试点申报等动态,如海南对低空设备展销的自贸港政策;技术牌:加大轻量化、低成本设备研发,如小鹏汇天探索飞行汽车模块化设计;场景牌:深挖 “低空 + 文旅”“低空 + 应急” 等融合模式,如顺丰无人机在医疗冷链领域的应用。未来已来,当无人机掠过山川湖海,当 eVTOL 降落在城市地标,低空消费将重新定义人类的出行方式与生活体验。这一进程中,谁能率先实现技术、场景、生态的协同突破,谁就能在万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