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卫片图斑下发后,如何“减负”不“减效”

发布时间:

2025-07-30

浏览次数:

近期,自然资源部召开“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座谈会,明确“不再集中下发疑似变化图斑”。一些基层干部担忧,借助卫星遥感“天眼”巡查违法用地,覆盖面广、精度高,提升了工作效能;取消卫片图斑下发,基层负担减轻了,地方自然资源执法工作效率是否会骤然下滑?笔者认为,这些担忧应重点关注。那么,取消卫片图斑下发后,要想做到“减负”不“减效”,就须消除两种思想认识误区,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取消“卫片执法”不等于取消“卫片技术”,技术手段运用要更科学,“技防”手段运用要更为科学高效。就部门机关而言,应实现“三个转变”。其一,卫片图斑由下发核实举证转变为信息自用共享,图斑提取后由本级统筹分析使用,采取飞行检查等方式直接核查,并与地方实施信息共享。其二,违法问题查处由定期检查督察转变为直接挂牌督办,一般性违法问题由地方和基层依法查处,对符合本级立案查处、挂牌督办的重大典型案件直接查办。其三,技术应用由“卫片执法”转变为“一张图”管理,将各类土地违法问题纳入“一张图”管理,做到违法图斑无须基层填报举证,地方不必层层核实取证,执法部门可直接依法查处。对基层单位来说,须做到“三减三加”。即,减少数据填报上传、加强日常巡查防控;减掉“问题图斑”核实举证,加快违法行为预防、发现和制止的时效;减除平台挂号销号,加大现场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总而言之,要加强主动执法,提升违法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能力。其次,“减负”不等于“减效”“减责”,对违法违规问题查处要更严格,强化耕地和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创新工作方法,聚焦重点抓耕地违法问题整改。重在“抓经常”,须人防技防一体化。自然资源执法离不开基层网格员、田长等“基层哨兵”的日常巡查监管,也少不了卫星遥感等“高空哨兵”定期预警预告。两者不可畸重畸轻,必须一体化联动,才能真正织密“早发现、严制止、真整改、实查处”全方位防护网,建立起“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执法管”立体管理体系。重在“严法治”,须督察执法一体化。耕地保护责任重大,专项督察是“利剑”,依法治理是基石。耕地上的违法违规,无论问题大小,不管违法对象是地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要依法依规查处。尤其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的违法问题,督察与执法更要“两手硬”。必须将法治挺在前,严肃立案查处,该处罚的处罚到位、该追究刑责的移送司法机关,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让“行动中的法”落到实处。重在“治根源”,须问题整改、作风整治一体化。违法问题整改,应以结果为导向,方能目标明、效率高,但不可只看重整治结果,而导致“限期整改”“数字达标”等形式主义问题发生。因此,在违法问题整改上,既要有“量”和“数”,更要看“实”与“质”。须将作风整治贯穿问题整改全过程,从严查处违法问题整改中政绩观偏差、担当精神缺失、法治意识淡薄等行为。只有思想正、作风实,查处结果才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自然资源执法,守护的是法律法规底线,依法依规查处是关键,科学技术运用同样必不可少。唯有在处置上实事求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全心全意,才能真正做到“减负”而不“减效”。


转载自:自然资源讲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