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上班第一天的晚上就没有执法人员盯守江面?
18日晚,3名男子驾驶沙滩车、划着塑料船,在天兴洲长江水域下网盗捕江鱼93公斤,没想到武汉渔政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将他们抓个正着。
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这是今年春节后武汉查获的第一起团伙非法捕捞案件,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4年来长江武汉段非法捕捞渔获量最多、作案人员最多、作案工具最多的一起案件。21日,武汉渔政执法人员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此事。
盗捕行为被全程“直播”
执法人员配备夜视仪抓获盗捕者
非法捕捞者使用塑料船下网捕鱼。
年初,武汉渔政部门通过渔政天网监控系统,发现有人在天兴洲夹江(洪山区天兴乡与长江新区武湖街道的长江副航道)水域非法捕鱼。天兴洲北岸芦苇密集、地形复杂,盗捕者在执法人员赶往现场途中逃离。
随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洪山区禁捕办、洪山区天兴乡政府、天兴乡派出所召开专题会进行“作战部署”:结合渔政天网预警,对天兴洲长江重点水域进行执法巡查。
渔政执法人员通过徒步勘察、无人机巡查,摸清沿岸几个可能的涉案点位,并作好了夜间识别荧光标记。
2月18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武汉渔政部门预判作案人员可能选择这个时间点非法捕鱼,于是提前调集渔政、园林、公安等部门的多个高清视频探头,对相关区域进行精准锁定。
果然,当晚7时许,渔政天网发出预警,有人驾驶一辆汽车和一辆沙滩摩托车,带着渔网、划着船只进到江中……渔政执法人员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坚守值班室、时刻盯紧这些偷渔者,另一路迅速驱车前往天兴洲,并配备红外夜视仪,前往案发芦苇荡。
晚9时许,3名盗捕者上岸后,看到执法人员突然冲出,一下子就懵了。他们根本没想到执法人员潜伏到距离不到10米的地方,而他们的盗捕行为也被全程“直播”。
非法捕捞者“技术升级”
使用沙滩摩托车协助“偷鱼”
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从作案工具来看,天兴洲北岸沙滩比较松软,这些非法捕捞人员使用了沙滩摩托车,便于运输人员和渔具、渔获;而下江捕鱼,则使用了一条塑料船以及3层刺网。
这种刺网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严禁使用的渔具。其捕鱼能力很强,鱼儿只要碰到,基本上就逃不了。而且,这种渔具丢弃、抛弃和遗失到江中,形成无人掌控的“幽灵”捕捞,对水中生物造成持续伤害。
嫌疑人和非法捕捞的渔获物。
他们的非法渔获共6种53条,除常见的花鲢、白鲢、鲤鱼以外,还有柳叶鳊1条、黄尾鲴32条、细体鮠(牛尾巴)2条。
渔政执法人员注意到,目前正是长江枯水期,随着水位下降,江水流速变慢,天兴洲与长江北岸之间的夹江水域少有航运干扰,加上府澴河带来营养物质,很多鱼类喜欢在这里聚集,把这里作为庇护所。
非法捕捞者使用的汽车、沙滩车、塑料船。
长江大保护政策的持续推进,天兴洲一带的生态持续向好,这里的鱼类资源更趋丰富,因而也引来极个别的非法捕捞团伙。
1月下旬,执法人员在监视这个团伙时,在天兴洲北岸的长江武湖段五通口渡口附近,顺手牵羊,查获了另一个驾驶越野车、使用充气橡皮艇非法捕捞的2人团伙。
天兴洲一带水域,是近期重返武汉的江豚的重要活动区域。去年11月以来,武汉居民多次拍到江豚从泳友身边“擦身而过”的画面。渔政人员介绍,江豚一旦误触3层刺网,就可能造成死亡。
同时,天兴洲上游不远处的武汉渔政码头,是中心城区鱼类增殖放流点。中华鲟、胭脂鱼、黄尾鲴、圆口铜鱼等鱼类放流后,也会将天兴洲夹江作为暂栖的第一站。
在武汉渔政指挥中心,记者看到,遍布武汉各水域的渔政天网,时刻盯住各重点区域。由于加装了激光补光、红外功能,即使是夜间,也能呈现清晰画面。
遍布武汉重点水域的渔政天网系统,随时盯防非法捕捞和违法垂钓行为。
如果有人非法捕捞或使用违禁渔具,这套天网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AI智能算法迅速判别,发现问题就及时报警。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赶到现场查证是否为真实违法事件,并将现场照片上传到平台留存,实现“智慧渔政”系统闭环。
尤其是武汉整合各部门技术和设备手段,实现重点禁捕水域全天候可视化智能监控,全面提升禁捕工作的日常监管能力,形成长江大保护合力。
这就意味着,偷渔者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背景链接】
武汉市禁捕范围包括150.5公里的长江干流、72公里的汉江干流和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30.25平方公里。长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新河口以下至新洲区举水河口江段;汉江蔡甸区谢八家以下至汉阳区南岸咀江段。
对在禁捕范围和禁捕时间内从事娱乐性游钓和休闲渔业活动的,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禁止使用视频装置等各类探鱼设备,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钓饵、窝料和添加剂及鱼虾类活体水生生物饵料。严禁休闲垂钓和渔获物买卖交易,有交易行为的视同非法捕捞。
转载自:武汉农业执法 来源:长江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