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

发布时间:

2023-12-24

浏览次数:

◆曲天桥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2 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2019年—2022年连续4年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大连市在削减入海河流总氮、消除农村黑臭水体、防控臭氧污染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是齐抓共管,削减入海河流总氮。精准溯源,制定管控之策。大连市坚持源头入手,从2021年开始,联合大连理工大学开展复州河总氮来源综合解析,基本摸清了流域内各类污染源对总氮的贡献率以及影响总氮指标的主要因素。根据溯源解析结果,编制完成《复州河“一河一策”总氮管控工作方案》,提出精准管控措施。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将其作为范本编制技术审核要点,在全国推广。


部门协同,汇聚攻坚之力。大连市委、市政府统领总管,成立专班,统一指挥调度全市河流总氮削减工作;职能部门协同共管,建立协同管控工作机制。


措施协同,提升治理之效。建设施促减排,建设完成龙山、瓦房污水处理厂和复州城雨污分流管网等8个重点项目,新增城乡生活污水日收集处理能力2.3万吨。建制度抓长效。印发《复州河总氮“一河一策”管控方案》《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联合管控方案》等方案,健全农村污染长效监管责任制度。


目标协同,河海共治推进水质改善。河海排污口共治。完成复州河流域82个入河排污口和复州湾海域50个入海排污口的整治任务。河海污染源共管。建立陆源污染输入与海域水质响应模型,精准管控陆源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


二是动态清零,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提高查的效率。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先进装备、科技手段,全地域筛选疑似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方位、地毯式、无死角排查。


保障治的成果。治理前,统筹岸上—岸边—水里,开展“两调查一分析”,摸清水体现状和污染来源,一源一策科学拟定治理路径。治理中,选择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治理模式,采取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进行治理。治理后,注重因地制宜将水体建成景观工程,助力和美乡村。


强化管的力度。健全生态环境、水务、住建、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调机制。将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日常巡查管理范围,开展联合巡查。建立水体巡查和保洁、社会监督、村民参与制度,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督导机制。


三是多措并举,防治臭氧污染。科学分析,为臭氧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环科院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专家团队进行大气污染深度解析及治理攻关课题研究,同时组织专家现场帮扶,开展污染监测分析,助力精准治污。


紧盯重点,全力减排挥发性有机物。自2020年起,全市254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管控企业累计投资约11.1亿元,实施原辅材料替代62家,新建高效治理设施160余套,28家企业开展LDAR检测修复,每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约2万吨。


多点推进,氮氧化物排放持续降低。完成燃煤电厂、东北特钢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用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替代率达到90%以上。实施红沿河核电供暖试点工程,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在保障冬季供暖的同时,严格控制燃煤污染。


强化协同,实现减污降碳同步推进。在水泥行业下行压力背景下,推进水泥企业SNCR高效智能脱硝,减少末端治理投资,兼顾实现标杆能耗和超低排放双达标。大力发展核、风、光等绿色能源,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72%,庄河海上风电场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8年以来,大连市臭氧浓度连续5年稳定达标,呈现出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


新征程有新使命,新时代有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保大会精神,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目标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再创佳绩。


作者系辽宁省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本报见习记者任靖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转载自:中国环境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