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域再次“听到”江豚的声音

发布时间:

2023-11-06

浏览次数:

随着“滋滋滋……”并不好听的一段一段脉冲信号出现,江豚研究人员和武汉渔政人员大为振奋,“是江豚,听到它们‘说话’啦!”11月2日,武汉新洲长江水域再次“听到”长江江豚发出的声音。


近期以来,长江江豚频频在武汉新洲水域“发声”,而且频次比较密集。其中,10月31日下午,研究人员听到了7头江豚用脉冲信号在说悄悄话。这一切,都归功于武汉首套水下声呐系统。


9月14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洲双柳的渔政码头趸船上布设了这套“阵列式水下实时声学监测仪”(阵列式水下声呐,水下听声仪)。

武汉水域再次“听到”江豚的声音

9月14日,研究人员在安装水下声呐。记者刘斌 摄


研究人员介绍,阵列式水下声呐,就是把多个水下声呐集合排布,可以更精确地记录江豚发出的声信号。


一个半月以来,这套声呐系统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在新洲水域活动的江豚发出的“悄悄话”。研究人员据此判定,至少有一个10~15头的江豚种群已经将武汉新洲这片水域作为舒心的栖息地。“江豚重返江城”已是现实。


11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王琼前往现场调研相关情况,她计划在明年的全国两会上继续为江豚发声。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梅志刚介绍,长江江豚种群监测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其中,基于声光融合的长江江豚监测技术,布设水下声呐作为“侦察兵”,发现江豚行踪后,将信息传递给空中的无人机、岸边的“天眼(高空摄像机)”,它们高速拍摄高清画面并回传,用于科学考察和航行管理等方面。

武汉水域再次“听到”江豚的声音

在长江新洲水域活动的江豚。通讯员赵霜洗 摄


据透露,武汉市正在建立一套从水下到岸上、空中,再到网络空间的全套数字化“观豚”平台,更多人有望更加方便地“看见”江豚。


梅志刚介绍,江豚的回声定位信号是超声波,是一串一串“嘀嗒”声,峰值频率超过100K赫兹。当它们探测到猎物,就会持续发声锁定,并调低脉冲间的间隔,通常是间隔小于10毫秒,有点类似嗡叫声。我们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极限是20K赫兹。所以,我们肯定不能直接听到江豚的悄悄话,只有借助专业设备录制和解析之后,才能“听到”江豚的悄悄话。


转载自:武汉农业执法 来源:长江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