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倩
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举措。
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我国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多国代表齐聚北京,热议十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绿色成果真正惠及共建国家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硕果累累。回望十年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蒙中俄经济走廊倡议’对蒙古来说意义非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项目下的‘六廊’之一,蒙古致力于促进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积极落实经济走廊的计划和项目。我们致力于促进经济多元化,引进前沿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保持生态平衡,保证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表示。
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中蒙俄经济走廊正承接着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的美好愿景。
“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已经成为一个共享发展潜力、相互学习和公平合作的区域性发展平台。‘一带一路’倡议遵守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最重要的影响力也在疫后经济复苏和伙伴国的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充分体现。”呼日勒苏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推动生态友好、健康、清洁的行为,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无缝衔接。
近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经济衰退等诸多挑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与团结。
“‘一带一路’倡议的范围非常广,我们希望这个倡议可以加速和扩大共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多年来,泰国从共建‘一带一路’中学习到了丰富的经验。最近,泰国在研究陆桥计划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将连接安达曼海和印度洋到泰国湾和太平洋,将进一步提高南安达曼地区的连通性,减少到达马六甲海峡的通行时间。我们希望项目可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世界联通。”泰国总理赛塔认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绿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将助力实现共同的发展和繁荣。
“朋友圈”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加入
十年来,各国合作共识不断凝聚,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持续扩大,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其中,金融机构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实伙伴。
这次来华,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毫不吝啬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赞许。“中国的智慧塑造了‘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原则,那就是根据多极化共享包容多样和可持续的愿景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同时,高质量的绿色‘一带一路’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绿色的发展。”罗塞夫说。
在罗塞夫看来,全球南方国家作出巨大努力来应对经济复苏、气候变化与环境退化等多重危机,而部分发达国家高举“经济保护主义”,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逼入一个不公平的、边缘的境地。“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促进合作和建设可持续、包容、韧性的多边主义来打破桎梏。“为了打造一个多边的包容有韧性的可持续的世界,‘一带一路’倡议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这样评价。
法国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乌赞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更加开放的绿色能源、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对很多面临能源转型的国家而言意义重大。
“一些共建国家正面临气候变暖带来的高风险,当地居民也饱受高额电费支出造成的困扰。中国致力于加强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坚持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多边合作机制,这正是共建国家需要的帮助。”马克·乌赞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方面成就卓著,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方案。在他看来,中国与多边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对下个十年充满期待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旺盛,同时也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开发与部署、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路径、政策环境及问题等多方面挑战。”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告诉记者,十年来,中国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对于接下来的十年, “一带一路”倡议绿色发展前景依然巨大。
“能源基金会愿意推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发展。同时,也有强烈意愿帮助共建国家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引领绿色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国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助力全球经济复苏。”邹骥说。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所进行的项目和投资的规模、数量和范围,可以改变经济与能源系统,以及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发展格局。
古特雷斯也对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期许。他表示,“未来,有两个关键的发力方向。一个方向是绿色‘一带一路’投资能够加快可持续和气候适应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可以保护人们的生活和生计。比如,我们需要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交通和市政电力系统,确保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再比如,我们需要建筑行业考虑计划和项目对自然的影响,以及需要建筑、水电系统适应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多个层面的规划中,将气候韧性和适应能力纳入其中。全球的联合国机构愿意支持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期望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这样的项目。另一个方向是,我们必须确保任何新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通过绿色丝绸之路进行的投资,能够加速推进全球从化石燃料走向可再生能源。”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绿色丝绸之路是我们重要的工具,正在帮助共建国家走出过去的‘死胡同’,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古特雷斯说。
转载自:中国环境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