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抓住重点 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23-10-01

浏览次数:

——生态环境部党组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读书班集体研学发言摘登


加大“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力度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 刘国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固废污染防治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新发展格局构建;一头连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头连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我国固废污染防治底子薄、基础弱、历史欠账多、风险隐患大,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固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早现拐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研究起草“固十条”,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推出,使其能像水、气、土一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加大“无废城市”建设的推进力度,力争实现“十五五”期间全覆盖。


三、把“清废行动”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使其成为与水、气、土并列的第四大标志性战役。


四、把固废污染防治“三化”指标纳入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体系。


五、把固废资源化技术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内容。


六、把再生材料和再生产品的应用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扶持的重点对象。


七、把“数字固废”建设纳入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信息中心主任 赵世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这为新征程上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部署了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运用工程化思路和方法,坚持逻辑清晰、技术先进、整体协同、实时动态、安全可靠,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监督治理一网统管、行政运行一网协同,提高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打造精品应用。突出技术创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标准统一、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全国生态环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以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统领,借鉴冬奥会空气质量指挥平台、监督帮扶平台、碳市场管理平台等经验,一体化设计、建设、运维,推进业务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效支撑预测、决策、监督、服务。基于“零信任”技术体系,筑牢安全屏障,守牢安全底线。


三是推动先行先试。选择基础条件好、数字化改革创新发展快的地区,推动核心业务培育、关键技术运用、应用场景探索,一地创新、全国推广。


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徐华清


参加生态环境部党组举行的读书班,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


部分西方国家打气候牌,出台碳关税等政策,妄图消解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成果。这既要求我们主动做牌、出牌,也需要讲好中国转型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国家利益与国际形象兼顾,着力提升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这需要我们针对统筹协调和协同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着力形成政策及工作合力,有效应对气候危机。


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提出适应中长期目标及建设标准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这要求我们从国家战略科技支撑角度,研究提出气候变化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清单。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国情出发,结合国际政治共识及科学认识,科学研判形势、科学设置目标、科学把握节奏。


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和抓手做好四方面工作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 王菊英


“十三五”以来,重点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入海河流总氮污染问题逐渐凸显,面源污染正在上升为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为实现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海洋中心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和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对已开展的工作要继续“深入”。继续深入做好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管控技术支撑,加强监测溯源,帮扶地方做好源解析,构建完善区域—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二是对已发现的影响源要“弄清”。针对通过大气沉降和地下水等路径向海洋输入氮的贡献尚不清楚,后续拟结合现有监测站点,加强污染物的大气沉降和地下水向海排放研究,为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三是对河口区的评价要“综合”。加强河口区的水环境提升机制及陆海统筹差异化管控措施研究,减污扩绿协同推进,结合河口区生态特点,统筹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优化适用于河口区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四是对地方工作经验要“总结”。针对面源污染等,沿海地方开展了大量工作,涌现出了嘉兴农田退水“零直排”等典型案例。后续拟进一步挖掘、总结地方优秀经验,因地制宜地支撑推广实施。


扎实做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主任 洪亚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为此,我们提出了“零新增、去存量、防风险”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总体目标,从宏观结构调整入手,分类分区施策部署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重点工作。


一是充分衔接美丽中国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提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分阶段目标。明确腾退地块和农用地安全利用、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去存量”要求,最终达到“防风险”目标。


二是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的战略定位,出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纲领性文件。按照“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要求,提出重点任务和行动路径。分阶段推进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预防。


三是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决策需求,谋划特色行动和亮点工程。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贯穿于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全过程。发挥清洁生产审核等作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是健全多部门、多要素综合保障体系。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绿色金融、差别化价格支持等角度提出具体举措。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


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田成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为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入学习领会,在学深悟透、落地见效中努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刻把握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之魂。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宣教工作的核心业务,是新时代宣教工作的灵魂。要进一步加大宣教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宣传活动,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是切实领悟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之道。要深刻领悟“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一个重大要求”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和辩证逻辑,将其贯彻到生态环境宣教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新时代宣教工作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创新开拓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之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这对生态环境宣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用创新思维推动工作,实现宣教工作理念和模式的迭代升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生态环境宣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宣教中心将进一步把握重点宣传要求,策划打造系列品牌宣传活动,创作一批标志性环境文化产品;持续提升环境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生态环境宣教基地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向公众开放,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打造公共传播媒体网络矩阵,全面增强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的本领。


发挥科技社团力量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李春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挥科技社团组织力量和资源优势,突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任务,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好科技支撑服务。


一是服务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组织科学家围绕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环境健康与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举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环境科学》《ESE》刊发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成果。发挥科技评价导向作用,重点关注和支持绿色低碳创新技术和气候变化、新污染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开展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建设,制定绿色低碳领域团体标准发展路线图。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相关创新科技成果。


二是服务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筑牢科技人才思想根基,修订发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律规范》,组织开展美丽中国宣讲团等。培养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生态环境专业基础人才,托举推荐一批卓越工程师,加大青年人才的托举力度。加强领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领军专家团队,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高水平智库团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队伍。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环境公益力量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 刘春龙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六项重大任务”和“一项重大要求”的深刻内涵,结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实践,着眼未来三十年,聚焦高质量,着眼做大做强,以持续打造更加耀久品牌、募集更多社会资源、实施更多公益项目、惠及更多公众社区为当前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宣传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环境智库建设四大重点,搭建环境公益资金募集、项目资助、联系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大平台,实施绿色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振兴与应急慈善、环境宣传倡导、环境法治、环境科技、规范化数字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大促进项目,评选和表彰中华环境奖一大奖项,以向善、进取、高质、严谨的作风,稳步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


力争到2035年成为专业高效、公众信赖、声誉良好的行业引领者;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一流的环境公益基金会,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环境公益的力量。


不断推动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工作提档升级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青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十多年来,研促会在生态环境部的领导下,努力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在建言献策、支撑服务、宣传推广、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今年以来,研促会启动专题研究与促进工作组工作。工作组是研促会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创新实践和具体行动,旨在统筹政产学研各领域资源,以发现问题、解析症结、谋划对策、推动落实为主线,开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为相关部委司局的重点工作提供业务支撑,为全国典型地区和行业提供指导咨询,支持配合相关方面共同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下一步,研促会将继续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工作提档升级,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贡献力量。


扛起文化强核、文化兴生态的责任


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柴建设


参加生态环境部党组组织的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读书班后,我结合工作有如下体会。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核安全与生态环保宣传引导。文促会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要加大核安全与环境文化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逐渐了解核与辐射安全知识,为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扛起文化强核、文化兴生态的责任。确保核安全,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更是文化问题。文促会将充分发挥社团优势,通过构建政府引领、企业作为、社团搭台、公众参与的核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凝聚行业共识,坚持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强核。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促进各方协同交流共进。开放交流、协同推进,监管与被监管的目标认同、价值认同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基础。文促会将利用社团平台积极推动各方充分交流沟通,依托核安全科学技术奖、团体标准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统筹各方资源,举办高端论坛和研讨会议,促进各方协同交流、共同发展。


转载自:中国环境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