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利剑出鞘!这张“天网”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发布时间:

2022-09-01

浏览次数: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两年有余,奔涌的长江与汉江,在24小时雷霆万钧的全天候禁捕行动之下,持续创造着静谧而灵动的盎然生机。


“长江禁捕”两年过去,在武汉市150.5公里长江干流、72公里汉江干流水面上,我们时常能看到久违多年的江豚腾跃,也渐渐习惯了欣赏江鸥翱翔在朗朗晴空之间。


长江禁渔,久久为功。监管执法,兵贵神速。在禁捕行动实施精准打击的背后,是多部门联巡、联查、联动的高效协作,更是一张“渔政天网”实现水、陆、岸、天一体化监管的卓绝助攻。


2021年,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投资693.73万元建设渔政天网工程,市级新增22个高点,统筹全市153个高点,以全市“一张网”实现重点水域全覆盖,为江中鱼儿撑起最坚强的守护伞。


建设天网工程高效解决历史难题


按照国家下达的禁捕任务,武汉市的禁捕范围包括150.5公里的长江干流、72公里的汉江干流,以及330.25平方公里的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此外,还有338.5公里的举水河、倒水河、滠水河、府河、通顺河、金水河等实施禁渔期制度的6条通江支流。




禁捕时间长达十年,武汉负责的坚守区域如此之广,而非法捕捞的花样层出不穷,怎样才能做到禁捕行动万无一失,高效打击?这是一道摆在执法者面前最大的难题。


然而,难题不止一个。


长江禁渔利剑出鞘!这张“天网”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武汉渔政天网系统没建成之前,主要靠人力进行巡查执法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以往打击非法捕捞行动多数在发现案源线索后进行蹲守,待非法捕捞行为发生时再人赃并获。取证、判断、跟踪、抓捕全靠人工来处理。


然而,涉江涉湖大跨度的禁捕地域,让本就普遍存在的“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非法捕捞越来越隐蔽,与要求更高、压力更大的执法任务相比,彼时的渔政执法装备水平、行动速率、应急反应能力等方方面面都暴露出了较为明显的短板。如何快速精准地发现线索、有效实时地进行定位、迅速准确地查获等,都必须迅速、有针对性进行解决。


难题不少,要求很高,时间很紧。必须向创新要方法,向科技要效率,找到一个行之高效、落实到位的手段,为长江禁捕行动提供精准的动力支撑。


由此,“渔政天网工程”应运而生。


一张“智慧天网”覆盖全市禁捕区域


那么,什么是渔政天网工程?


长江禁渔利剑出鞘!这张“天网”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市级武汉渔政天网系统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渔政天网工程是该市积极应对“十年禁渔”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全市“1+6+4”(1:中心城区区域,6:6个新城区,4:4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捕区域,努力建设起的一张全覆盖“智慧网”。


长江禁渔利剑出鞘!这张“天网”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东西湖区汉江禁捕视频监控


武汉市天网工程为渔政观测跟踪子系统、渔政执法信息子系统、渔政云计算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指挥中心显控子系统。


整个工程的构建按照市级先行建设,区级分步实施的思路,通过加密补盲布点,增配无人机,市级新增22个高点,统筹全市153个高点,将多种前沿感知设备、智能技术、平台系统全面打通,形成“全覆盖、可视化、立体式”的沿江视频监管体系,确保禁捕水域全景“看得清”,禁渔执法处置“说得清”,区域事件“查得清”。


天上有无人机、水上有巡逻艇、岸边有摄像头、江堤上有巡逻车,构建起一个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立体控防体系,让非法捕捞无处遁形,为武汉市的禁捕工作走在沿江城市前列提供了坚强保障。


24小时监管执法实施精准打击


自2021年3月开始筹备建设至今,武汉市天网工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不断完善、升级,在实际的禁捕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网工程依托部署在长江、汉江的高点视频,充分利用高清探头、红外监测、激光补光等先进前沿技术,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重点补盲,辅助配备高倍电子望远镜、夜视仪等单兵手持装备,有效实现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执法监管。


在24小时观测跟踪时,天网工程对违法行为施以AI智能预警,实时分析违法捕捞、违规垂钓等行为,实现自动发现、自动预警、导航定位、事件调度、人员处置、案件处理全流程机制。


长江禁渔利剑出鞘!这张“天网”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

建成武汉渔政天网系统后,依托高清天网摄像头进行视频巡查


在这样的机制下,天网工程会将预警事件反馈至渔政执法信息子系统,最终帮助渔政指挥人员在指挥中心进行实时调度指挥,极大地提高禁捕行动效率。




即使在夜晚,天网工程摄像头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也能及时捕捉到违规垂钓、违法锚鱼行为及非法捕捞者,再加上激光补光,把整个事件进行取证、录像,随后推送到执法人员手机端。


这样一来,执法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信息,进而迅速到达现场执勤,进行精准处置。同时也有效解决传统执法过程中夜间发现、取证、追踪、抓捕难的问题,全面降低执法安全隐患,强化依法打击效能。


此外,以武汉市渔政执法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基础,在长江两岸设立的高点摄像头也能够对江豚等濒危物种可能出没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切实保障生态安全。



2022年4月21日,武汉市渔政天网视频监控系统捕捉到10余头江豚出没嬉戏


2022年4月21日,武汉渔政天网视频监控系统捕捉到10余头江豚出没嬉戏,这是今年以来武汉发现的最大江豚群体。


高新技术助力禁捕行动捷报频传


来自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动用以来,智慧渔政利剑出鞘,自天网平台2021年12月上线试运行起,累计查处行政案件7起,刑事案件11起;违规垂钓28起,其他案件2起;已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11人面临刑事处罚,4名面临行政处罚。


1、无人机巡检


2021年12月30日下午,在无人机巡江行动中,发现长江天兴洲江段有人非法捕捞、违规垂钓,涉案人员发现无人机后准备驾车逃跑时被抓捕。



无人机抓捕视频


无人机灵活机动的巡检方式,实现了从地面向空中延伸的立体化排查,减少了盲区,做到了多方位、多视角巡查,对沿江非法捕捞起到一定震慑作用。


2、高点监控抓捕


2022年4月20日清晨,在东荆河入江口水域,渔政天网工程发现锚鱼不法分子正在进行违法锚鱼。


2022年4月20日,在东荆河口水域,天网工程监控预警显示有人使用禁用渔具(锚鱼)进行非法捕捞。借助激光补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清晰捕捉到违法犯罪现场画面。


2022年1月6日晚上,在汉江水域,渔政公安成功抓捕锚鱼不法分子。锚鱼不法分子逃跑时把作案工具扔到了江里,以为这样就没有证据,没想到渔政天网工程全程录像取证。

即使在夜晚无光、雨雾条件下也能清晰捕捉现场画面,帮助执法人员准确锁定违捕者。武汉渔政联合水上分局民警,抓获1个犯罪团伙,嫌疑人5名,渔获物300余斤。


3、广播喊话

2022年4月14日,系统发现汉江汉阳月湖桥侧有人多竿垂钓,渔政执法人员迅速开启远程广播,宣传十年禁渔政策,违规人员立即将多余鱼竿收起。通过远程广播喊话功能,将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


渔政执法人员利用天网系统远程广播喊话功能查处违规违法垂钓行为


天网工程融合大数据、5G+AI等技术,经过系统后台数据不断叠加,系统算法不断更新,违法违规行为识别率也将稳步提升,从而为针对性开展执法行动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基础,持续增强防范违法违规行为的精准度。


打造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武汉样本”


通过探索以天网工程为代表的“智慧渔政”建设,武汉已然为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武汉新样板”。




十年禁渔,久久为功。天网工程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完善天网建设,在全市“一张网”的大格局下,积极发挥市级渔政专业人才资源优势,精准完善部分行政区内的点位和系统。


同时,继续优化平台算法,如增加自动抓拍识别江边民间放流行为等,发挥执法监管效能,联合检察院、法院,针对新钓法、新手段进行法律探讨,切实夯牢十年禁渔基础。


在天网工程的框架之下,武汉渔政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主动对接武汉市公安局长江大保护系统平台,统筹推进渔政监管信息化系统建设,努力打造成为长江大保护建设示范。


长江“十年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坤达安将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一起共同推动“智慧渔政”共建共享,推进长江禁渔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长效监管,为全面提升“十年禁渔”质效做出武汉贡献。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