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揭秘:为何低空经济成为"国运级"赛道?未来10年将如何重构我们的天空?(深度)

发布时间:

2025-10-26

浏览次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 被多次强调,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作为这一系列新兴产业中的关键一环,低空经济正以蓬勃之势崛起,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力量。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揭秘:为何低空经济成为"国运级"赛道?未来10年将如何重构我们的天空?(深度)

01 什么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一个新概念,但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先进产业。这些产业通常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回顾发展历程,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这一概念。随后,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都被列为重点发展任务。从分类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了持续演进:“十二五”期间划分为七大类别: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期间调整为五大领域八大产业: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领域。“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扩展为九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02 低空经济的战略地位低空经济,正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被赋予了重要使命。那么,为什么我国会将低空经济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广、带动能力强且科技含量高,在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基础上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它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显著提高了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和用户体验。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增长新引擎、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低空经济使空域资源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六个生产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是技术和资本;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而低空经济所涉及的空域资源则有望成为第六个生产要素。据专业机构测算,目前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近日的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03 低空经济的四域架构低空经济作为一个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架构日益清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认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低空经济的四域架构。航空装备域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及配套的元器件等。值得一提的是,eVTOL在未来最大的市场是城市空中的士,主要解决两三百公里半径内,点对点、端对端的飞行需求。新型基础设施域主要包括“一网”和“一场”。“一网”是低空智联网,包括低空的通信、感知、导航、算力。


“一场”是低空的物理起降场,包括通用的机场和起降平台等。空域管理域主要是以四个平台为核心的架构,即共性能力平台、空域管理平台、低空安全平台和应用赋能平台。应用域则涵盖各行业多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包括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04 战略定位带来的特殊要求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味着低空经济不再是普通的产业形态,而是承担着国家战略使命的重要领域,这对其发展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安全可靠性成为首要前提。中国民用航空局强调,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自身职责,强化低空安全运行监管,健全完善差异化精准监管政策机制。技术创新自主可控成为核心要求。低空经济创新驱动特征明显,与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导航、卫星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在民用航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广东省最新部署要求,加大省级财政对省级低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低空基础设施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衔接,鼓励地市在城市更新、交通枢纽建设中预留低空设施发展空间。法规标准体系需要加快完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亟需原创科技与原创标准的双重支撑。鉴于全球低空适航标准尚未建立,因此需要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科研与标准体系,率先实现研发、人才、标准的全面突破。05 未来5-10年的发展前景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低空经济未来5-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意味着其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应用场景将呈现梯次发展。整个低空应用会呈现出梯次发展的格局。第一梯次即目前正在做的,包括农林植保行业的巡检等。第二梯次是物流、文旅和城市管理。第三梯次是空中的交通。低空经济是一个梯次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低空物流有望率先突破。报告指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或从物流快递开始。物流快递市场规模巨大,普遍对时效要求较高,刚需客观存在,低空物流快递或率先受益。在达到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情况下,低空物流快递应该先行,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载人飞行。低空智联网将加速布局。低空智联网包括低空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和算力网。许志远建议,低空智联网需要进行点线面的部署,第一阶段是验证示范阶段,第二阶段是规模运营,第三阶段是产业集群。城市空中交通将逐步试点。广东省已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先行先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这种“空中出租车”也许不再遥远。 eVTOL在前期将实行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两套系统并行,但最终方向是无人驾驶。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率先实现万亿规模,eVTOL将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低空经济这片曾经的“无人区”,正成为各大城市、各大企业竞相角逐的新赛场。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瓶颈逐步突破,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低空经济行业干货!


转载自:无人机技术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