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经济观察」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修订后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函〔2025〕102号),同步废止2012年版预案。此次修订强化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防救结合”原则,明确党委领导、政府主责的应急框架。

《预案》明确,根据地震灾害分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国家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应急响应级别最高。一级应急响应时,有关部门和单位立即组织做好灾情航空、航天侦察和机场、通信等先期保障工作。具体包括:(1)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民航局和军队等迅速组织、协调开展灾情航空、航天侦察。(2)中央空管办、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有关机场的有序运转,组织修复灾区机场或开辟临时机场,实行必要的飞行管制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需要。(3)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抢修受损通信设施,协调应急通信资源,优先保障抗震救灾指挥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和单位尽快抢修本部门本单位受到损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指挥通信畅通。(4)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派出侦查小队前突侦查,在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中断、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等极端情况下,调派大型固定翼长航时无人机,协调开辟应急救援空中投送通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派应急通信队伍和装备到通信中断区域,开展应急通信保障。交通运输、铁路、民航、能源、邮政等部门和单位为通信保障、重要通信设施运行提供必要的交通通行、运输投送、电力油料供应等保障。搜救处置措施方面,《预案》明确,发挥无人救援装备在危险救援现场的作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预案》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立足解决灾区断路、断网、断电问题,建立健全极端场景应急通信托底保障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快速抢修抢通能力。中央空管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健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以及综合交通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统一指挥调度,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点击可查看《预案》全文→

■ 在“三断”区域建立公网通信,为受灾群众搭建起应急通信的“生命线”10月16日,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情况,介绍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通信保障等有关工作情况。「低空经济观察」从会上获悉,我国已建立多层次的空中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目前,应急管理部在全国配备了8架大型通信无人机,为各地配备了240余架中大型通信无人机,形成了8小时通信圈。在今年的汛期应对当中,应急部会同工信部调度了各地的通信无人机,在“三断”区域为失联群众提供通信服务3.2万余次。通过临时在“三断”区域建立公网通信,为受灾群众搭建起了应急通信的“生命线”。此外,还研发了“星立通”抛投式卫星电话,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无人机,把“星立通”抛投到“三断”区域,被困群众可以一键式对外呼救;自主研发了弹射式中型通信侦察无人机,进一步提高了抗风抗雨的能力。
转载自:低空经济观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