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天路正织就,三方共筑新生态从深圳的无人机跨海送药到黄山的景区无人机物流,从西宁的低空智航平台到西藏阿里海拔4300米以上的无人机测试基地,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这场重塑产业版图的变革中,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独立支撑起这片蓝天。政府、企业和平台需要共同构建低空经济的“命运共同体”,才能让这片曾经的“静默空域”焕发出勃勃生机。命运共同体:低空经济的必然选择2018年《北京倡议》首次在民用航空领域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强调各方应携手合作,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运行管理,促进全球范围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健康发展。低空经济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它必须是命运共同体。与新能源汽车主要替代现有车辆不同,低空经济是开辟人类活动的“第三维度”。它不像地面交通有成熟规则,需要在全新空间建立整套运行体系。这种系统性挑战,决定了任何单一主体都无法独立应对,必须共建生态。角色定位:三方各司其职政府:规则制定与基础设施提供者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法规标准体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介绍,苏州市制定的《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已于10月1日正式施行,对市、县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并统筹安排资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还需牵头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苏州市已建成各类起降点263处,获批低空航线337条。西藏阿里地区则利用其高海拔特殊环境,打造我国首个海拔4300米以上高高原无人装备测试基地,为全国低空装备提供极限测试环境。企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开拓者企业是低空经济的创新主体和市场开拓者。黄山徽州区成功签约的“西溪·天工智谷”低空经济项目,由黄山星梭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先进技术,瞄准前景广阔的低空经济领域。在应用场景拓展上,苏州引导鼓励更多低空运营企业、医院和机构,开展血液、检验样本、急救药品、紧缺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以及精密元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低空快速转运。平台:数据汇聚与生态连接者平台是低空经济命运共同体的“数字粘合剂”。西宁市发布的低空智航应用平台,以数字孪生、智能调度、空域管理等技术为支撑,致力于打造高原低空经济的“智慧中枢”。浙江省则通过搭建低空领域模型、时空知识模型和行业大模型,打造低空三维数字孪生空间,实现从低空空域规划、起降点智能选址到飞行监管、低空巡检等多元化场景应用。协同路径:从“各自为战”到“三位一体”规划协同:共建产业生态在规划层面,三方需共同谋划低空经济发展蓝图。苏州市在打造低空制造产业体系方面,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低空航空器整机制造企业发展,发挥整机制造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以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新能源航空器等为重点,推动构建完整、先进、安全的航空器产品体系。数据协同:打通信息孤岛数据是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的建设中,中科星图与青海铁塔、西宁勘测院与青海铁塔、西宁勘测院与星图智源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西宁低空经济在“技术支撑、设施建设、管理协同”三大维度上形成合力。苏州也在打通数据通道对接省级飞行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省市飞行数据共建、数字共治,引导更多企业将飞行数据接入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监管平台,推动飞行活动全程可追溯。标准协同:共建安全底线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在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产业界、科研机构、院校和目标用户等多方需共同参与,逐步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安保、环境和隐私等方面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福建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爬坡期,行业面临技术保障不足、法规标准不清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需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共建开放协同、安全有序的低空经济生态。实践案例:协同生态已现雏形长三角: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苏州积极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工作,牵头做好苏锡常环太湖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申报,以及配套保障设施项目建设。黄山徽州区则瞄准山岳景区物流服务、索道等设备高空无人检测作业及无人机科普课堂文旅教育产品开发等应用场景,并与黄山风景区开展合作,以便更好地面向全国200多个景区推广山岳类景区物流无人机产品及无人检测等服务。高原地区:特色场景创新应用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开拓了低空经济的特色应用场景。西宁市低空智航应用平台为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气象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阿里地区则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低空+”模式,拓展低空观光旅游,大力发展“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生态监管”等新场景、新业态。未来展望:共建低空经济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三个方面持续深化: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协同。正如《北京倡议》所倡导的,产学研应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低空经济相关科研机构、院校与产业界应深度合作,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关键技术支撑方面不断推动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二是深化空域管理改革。各国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应针对典型的运行环境和情景创新示范项目,整合、共享相关系统信息资源,逐步推进传统有人和新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融合。三是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整体框架下,各国民航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加强沟通和经验分享,携手共建支撑全球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有序和协调运行的生态系统。低空经济不是零和游戏,而是需要共享共赢的生态系统。只有政府、企业、平台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真正构建起低空经济的“命运共同体”,让这片蓝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蓝海、社会发展的新空间。正如“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在低空经济领域,各方也需要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其他主体的关切与利益,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