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风险与机遇并存

发布时间:

2025-09-13

浏览次数:

随着国家战略层面完成闭环、市场规模三年翻一番,低空经济正从“概念期”进入“场景放量期”,早期投资窗口已经打开。低空经济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赛道,已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据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预计6702.5亿元,到2026年将直接突破万亿大关。中国民航局更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5万亿元。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这片万亿蓝海既充满机遇,也不乏风险。

低空经济:风险与机遇并存

01 资本热潮:融资活跃,机构布局加速2024年低空经济行业融资139起、金额达321亿元,其中eVTOL单一赛道融资89.7亿元,同比增长310%。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赛道融资案例合计52起,同比增长48.6%。资本在成熟市场里寻找细分切口,天使轮和A轮占比超60%。近期,浙江省成立了首只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采用“双GP双国资”管理模式,汇聚省机场集团旗下空港基金、省国运全资子公司富浙基金两大省级平台。苏州、成都等地也纷纷设立低空经济产业专项基金,瞄准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等应用场景开展投资。


02 投资焦点:上游核心技术与基础设施受青睐从产业链角度看,低空经济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机与运营、下游基础设施与空管三个关键部分。投资优先级依次为:核心零部件(电池/航发/电机) > 整机厂商(已取证或即将取证) > 空管、通信、起降网络等基础设施。在上游领域,电池技术是关键突破口。宁德时代研发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并已装机4吨级电动飞机。宗申动力200hp以下活塞发动机拿下多家无人机厂订单。基础设施领域是目前占比不足5%的“投资洼地”,但将是下一轮投资重点。莱斯信息“天牧”系统已接入20余省市低空飞行服务站,中国卫通17颗卫星提供500Gbps高通量容量为低空通信兜底。


03 区域格局:三大集群形成,区位选择至关重要低空经济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特点。中国科学院《2025低空经济发展指数》评出第一梯队: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四川。长三角地区:上海计划2027年前布局400条低空航线,打造跨省“空中通勤走廊”。珠三角地区:深圳率先立法管理600米以下空域,亿航EH216-S获全球首张运营合格证。广州、珠海、深圳三地错位布局形成黄金三角。成渝地区:重庆联手四川打造跨省低空经济带,依托宗申航发、山河星航等200余家上下游企业,聚焦山地物流、应急消防场景。区域集中度高的特点在投融资数据上也得到体现。2025年上半年获投低空经济企业前五省市分别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四川省,融资案例合计36起,占总案例数的69.2%。04 应用场景:从“飞起来”到“用起来”的关键跨越低空经济已从“概念期”进入“场景放量期”,物流、旅游、城市交通三大应用将在2025年出现标杆级大单。在厦门,无人机应用已经覆盖多个领域:鼓浪屿无人机医疗航线累计飞行512架次,服务1200+人次;美团厦门无人机配送单量破107万单;环岛路直升机观光年接待量4.3万人次。梁平区与顺丰携手,共同打造了梁平智慧化低空物流分拨中心。该中心总占地1万平方米,集分拣、集散、中转、仓储为一体,未来将以梁平航空分拨中心为节点,构建辐射川渝东北的“干—支—末”低空物流智慧网络。四川青神县与中科云图合作,投资2亿元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项目,结合县域资源禀赋,找准低空经济与竹产业、绿色农业、文旅产业等的结合点,构建一套全面覆盖青神县全域的无人机遥感网络。05 人才缺口:百万需求催生培训市场随着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发改委工作人员在2024年10月指出:全国无人机操控员缺口100万人。按企业密度×民航局人机比1:8测算,厦门2025年需新增持证飞手近万人。2025年人社部新增职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这一新职业的诞生反映了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薪资水平水涨船高。初级飞手(视距内)在厦门的薪酬范围约在8K-12K/月,高于传统物流业35%;超视距机长月薪可达15K-25K,相当于AI工程师入门级;行业培训教员月薪30K+,属于人才稀缺度TOP3职业。06 投资风险:技术瓶颈与商业模式挑战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投资仍面临多方面风险。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eVTOL在续航能力、电池安全性能以及无人机集群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成熟度瓶颈。设备续航水平尚未实现大幅突破,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面临挑战。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有待探索。消费端在整体价值构成中占比偏低。大众对eVTOL等新型消费场景的价格接受度不足,消费端市场需求目前主要依赖政府采购等B端力量拉动。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过度竞争。部分省市已形成先发优势,更多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中游适航与运行环节仍相对薄弱,形成“上游强、下游热、中游缺失”的结构性矛盾。安全性要求极高。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立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张利国指出:“保障低空安全,必须建立新的工业基础。现阶段低空装备的设计理论基本健全,但是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标准等是缺失的。”07 投资策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关注应用场景面对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低空经济市场,早期投资者需要制定明智的投资策略。2025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赛道的投早投小的特点愈发突出,并且投资轮次较去年进一步前移。融资案例依旧主要集中在B轮及B轮以前,四者合计融资案例数43起,合计占比82.7%。天使轮案例数达21起,占总事件的40.4%。这表明资本更倾向于在早期阶段布局,抢占先机。关注那些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企业。例如,农业飞防飞手日薪超800元,物流测试飞手可晋升国际项目。这些实际应用场景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降低投资风险。考虑地域产业集群优势。低空经济产业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政策先行区、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和应用场景丰富的城市群。选择这些区域的优质项目,可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效应。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首次把“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为“新增长引擎”),更多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投资低空经济,不仅是追逐风口,更是参与塑造未来交通方式和城市发展格局的历史进程。那些既能把握核心技术优势,又能找到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将在这场万亿级别的竞赛中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