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悄然融入生活,社会接受度成产业繁荣关键

发布时间:

2025-08-31

浏览次数:

在2025年这个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的时间节点,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无人机送餐到直升机观光,从eVTOL跨城货运到空中应急救护,低空应用场景正在爆发式增长。作为低空经济企业的运营总监,我深切体会到: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真正的爆发离不开公众的接受和认可。社会接受度将成为决定低空经济能否真正“高飞”的关键因素。低空经济悄然融入日常生活在深圳人才公园,节假日高峰期间,无人机外卖航线每天从上午10点到傍晚6点可连续飞行300多架次,订单多得需要排队。

低空经济悄然融入生活,社会接受度成产业繁荣关键

26岁的李晓阳从程序员转行成为低空经济从业者,他的工作日常就是从无人机起降点发出配送指令,看着无人机按规划航路自动飞行。“最开始看到无人机送餐,大家会感到新奇,抢着拍照。现在都习惯了。”李晓阳的这句话,道出了低空经济正从新奇技术转变为生活日常的历程。低空经济不仅改变了城市生活,也在重塑乡村和偏远地区的服务模式。在贵州复杂的山地环境中,传统的勘察、巡检工作长期面临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的痛点。如今,无人机正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天空之眼”。贵州中科三千米科技有限公司在毕节市开展的富矿精开无人机航测项目,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激光雷达和正射相机,实现了矿山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毫米级精度采集。这些数据为开采面体积测算、储量动态核算及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成为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基石。公众体验:从新奇到常态化的演进路径低空经济的公众接受度往往沿着“新奇→体验→习惯”的路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8月23日,云南游客黄黎明在贵阳低空飞行服务基地体验完直升机空中观光后,难掩兴奋之情:“新鲜、刺激、还想玩!” 在心跳与美景交织的飞行中,他打开了从未体验过的广阔观景视野。在安徽芜湖,76岁的湾沚区花桥镇永兴村村民王次水在家门口的东方飞谷飞行营地,搭乘村集体出资购买的“永兴号”飞机,将家乡风景尽收眼底。酷炫的体验让他直呼:“太激动了,从没有过这样的视角!”这类体验活动正是培养公众接受度的有效途径。随着体验门槛的降低和体验机会的增多,公众对低空经济的态度逐渐从好奇转向认可和依赖。安全担忧: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挑战尽管低空经济发展迅猛,但公众对安全的担忧仍然是其广泛接受的主要障碍。贵州小飞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吕小飞指出:“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他认为低空经济发展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窝蜂”,而应该让具备安全资质和运营经验的企业先飞起来,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面对安全挑战,各地正在构建相应的解决方案。《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加快构建低空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加强低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贵州地貌复杂,气象条件多变,这对低空飞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按照《方案》,贵州将建立低空气象数据研究院和气象监测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建设低空气象监测设施和预报预警系统。政策支持:构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环境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7。中国低空经济政策历经概念提出(2009-2010年)、规范发展(2011-2020年)、提速推进(2021年至今)三个阶段。各地政府也积极出台支持政策。芜湖市自2014年以来多次出台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到发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再到设立基金吸引重点企业,抛出真金白银的政策“组合拳”,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深圳市则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低空产业基金,专注于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投资,包括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及相关服务。《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使企业可利用数字化系统来申报空域申请,流程大大简化,带来了极大便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支撑其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规划,深圳市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将在1公里半径内覆盖超过50%的建成区,70%以上市民可享受“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到2026年底,深圳市计划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人货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这种密集的基础网络布局,将使低空经济服务真正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承德双桥区以打造“陆空一体、多式联运”示范模式为目标,通过新建或改造专用场地、建设低空管理服务系统、科学规划空域和航线,推动一批低空特色应用场景逐步成型。人才培养: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低空经济也不例外。近年来,南方测绘深度参与贵州低空经济产业建设,2025年7月,公司与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建的北斗低空智绘产业学院将迎来第一批学生,未来将为贵州低空经济培养农业植保、地质勘查、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产学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不仅能够解决低空经济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还能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和接受度,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未来展望:低空经济的社会接受度将逐步提高随着低空经济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公众对低空经济的接受度将会逐步提高。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2023年低空经济行业规模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33.8%,预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增至3.5万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未来,深圳的天空将是这样一幅景象:飞机在万米高空翱翔,低空飞行器在楼宇间穿行,智能调度系统让万架飞行器和谐共舞,共同谱写一曲“天上深圳”的交响乐章。结语低空经济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在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接受度的提升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完善监管框架和政策体系,企业需要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公众则需要保持开放心态,积极了解和体验低空经济带来的便利。只有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低空经济才能真正“高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说:“深圳没有等待天空开放,而是直接选择了建设天空。” 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不要等待低空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它,参与其中,共同构建这个前所未有的“天空之城”。


转载自:低空产业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