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无人机巡查系统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8

浏览次数:

我国高速公路网络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随着里程数不断增长,传统人工巡查与车载巡查方式弊端日益凸显。在超长路段、山区、桥梁、隧道等复杂地形环境,以及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人工巡查存在效率低、覆盖不全、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同时,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加剧了道路设施损耗,传统巡查方式难以满足对道路设施隐患排查时效性、精准性的要求。无人机巡查系统凭借灵活机动、高效精准的特性,成为提升高速公路运维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高速公路无人机巡查系统建设方案

一、无人机巡查系统架构设计

(一)硬件设备体系

无人机选型:采用多旋翼无人机与固定翼无人机组合方案。多旋翼无人机具备垂直起降和悬停功能,适用于桥梁底部、隧道进出口、事故现场等复杂区域的近距离精细化巡查;固定翼无人机续航能力强、飞行速度快,适合对长距离路段进行快速全域巡查。

搭载设备配置:配备高清可见光相机,用于识别路面裂缝、坑槽、交通标志损坏等表面缺陷;热成像仪可检测桥梁钢结构温度异常、电缆过热等隐蔽问题;激光雷达系统能快速生成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辅助分析边坡稳定性;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隧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同时加装喊话器和爆闪灯,便于应急处置时进行交通疏导和警示。

(二)智能飞控系统

智能飞控系统集成高精度GPS/北斗双模定位、惯性导航和视觉避障技术。可根据高速公路地理信息和巡查任务需求,自动规划zui优航线,支持常规巡查、重点巡查、应急巡查三种模式。常规巡查按预设路线周期性覆盖全路段;重点巡查针对桥梁、隧道等关键设施加密巡查;应急巡查则根据突发事件位置,自动生成zui短路径快速抵达现场,并具备实时避障功能,可自动识别并规避输电线路、树木等障碍物。

(三)数据处理与管理平台

数据传输:采用5G网络与专用微波链路相结合的传输方式。在5G信号覆盖区域,利用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和数据实时回传;在偏远山区等信号薄弱区域,切换至专用微波链路,确保数据稳定传输,控制传输延迟以保障巡查画面实时呈现。

智能分析:平台运用AI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检测路面病害、交通设施损坏、违章停车、非法占道等问题,并标注事件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历史巡查数据,预测道路病害发展趋势,为养护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指挥调度:集成GIS地图系统,实现巡查任务可视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实时查看无人机位置、飞行状态和巡查画面,远程调整巡查任务;发生突发事件时,快速调度无人机赶赴现场,获取实时信息,辅助应急决策。

二、系统实施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基础数据采集: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等手段,获取高速公路全路段地形、地貌、交通设施分布等基础数据,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同时收集道路养护历史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流量数据,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航线规划与任务设定:依据高速公路结构特点和巡查需求,在智能飞控系统中规划标准巡查航线,如针对桥梁路段设置低空环绕航线,隧道进出口设置悬停拍摄点。结合日常及特殊时段巡查需求,制定详细巡查计划。

(二)巡查执行阶段

无人机作业:操作人员在地面控制中心启动巡查任务,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主起飞。飞行过程中实时回传视频和数据,操作人员可调整拍摄参数和飞行高度。遇到突发障碍物时,无人机自动触发避障程序,重新规划航线。

数据实时采集:无人机搭载的各类传感器同步工作,可见光相机按设定间隔拍摄高清照片,热成像仪实时记录温度数据,激光雷达扫描生成点云数据。采集的数据经压缩处理后,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实时传回地面控制中心。

(三)数据处理与应用阶段

数据清洗与分析:数据处理与管理平台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拼接等预处理,利用AI算法自动分析,识别异常事件并生成事件清单,对检测到的路面裂缝等问题进行量化评估。

报告生成与任务派发:平台根据分析结果,自动生成包含病害分布、事件统计、处理建议等内容的巡查报告。对于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台将维修任务直接派发至相关养护单位,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

三、实施效益

(一)经济效益

无人机巡查系统可显著降低人工和时间成本,提高巡查效率,减少因道路病害导致的车辆损耗和潜在交通事故损失。通过精准预测养护需求,优化养护计划,实现养护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社会效益

该系统能提升高速公路安全保障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道路设施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缩短突发事件响应时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公众营造更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推动智慧交通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