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发展的十大态势

发布时间:

2025-01-02

浏览次数:

低空经济是以无人和有人的航空器来带动和俯视周边经济的发展力的模态,覆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保障。“在国家顶层规划的策划下,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蓄势待发,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转折期。”赛迪报告显示,去年我国低空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预计2030年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2035年会达到5万亿元。目前全国跟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已经接近了7万家。以下是总结的低空经济发展十大态势,包括新质理论开辟空间,法律法规陆续出台,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等。

低空经济发展的十大态势

低空经济在2021年正式列入了国家规划,这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低空经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低空经济简单讲就是“通航+无人机”,完整地讲,低空经济是以无人和有人的航空器来带动和俯视周边经济的发展力的模态。构成来看,低空经济覆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保障,具有立体性、区域性、广泛性、融合性的特点。低空产业分为低空基础设施包括了传统的通航基础设施和现在无人机带来的新型相关基础设施。低空飞机领域制造方面,不仅涉及到了通用飞机和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还包括一系列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上下游的融合;此外,低空经济也涵盖了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短途运输以及现在低空文旅等方面;保障大家也很清楚,包括地面保障、空中保障、视航审定和检验检测等各类措施。从国家和地方的低空经济的发展布局来看,2023年年底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把低空经济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打造低空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不久结束的中央政治局学习当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要促进低空经济的高速和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有理由看到,在国家顶层规划的策划下,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蓄势待发,应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转折期。

低空经济发展的十大态势

全国各地在积极贯彻和落实低空经济的发展战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1个省和区域发布了低空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全国范围内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以安徽、湖南、四川、海南和江西五个省份作为国家首批低空经济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这样一个牵手,全国有26个通航产业的综合示范区,也形成了20个无人驾驶机的实验试地,形成了总体的立体化布局。工信部赛迪发布的报告来看,去年我们国家低空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000亿元,发展非常快,他们预计到2030年这个规模会达到2万亿元,2035年会达到5万亿元,发展速度和态势还是非常强烈的。目前全国跟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已经接近了7万家。低空经济发展的状况,前一段时间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国家民航局、工信部小组讨论的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十大态势,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一是新质理论开辟空间,推动发展写入决定;二是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发展环境日趋向好;三是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试点经济助力发展;四是地方政府加速布局,因地制宜成为共识;五是中央企业全面布局,央地合作驱动发展;六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七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协同监管发挥效力;八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飞行活动日趋活跃;九是金融手段不断丰富,资本市场持续加持;十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会展活动空间活跃。

低空经济发展的十大态势

很多专家都谈到了,我们现在讲得更多的是新质生产力,技术上体现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就是要把传统的通航跟现在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依赖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形成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新的综合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时代的低空经济,从底层逻辑上讲就要从二维走上三维,就是要实现大家讲的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交通体系,总体特征表现为技术上的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最终实现空域有效释放和监管,低空高效利用,低空飞行安全有序,低空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用户使用的方便快捷和经济规模的大幅跃升。目前数字低空经济体系框架,包括了服务对象、服务能力、基础平台和技术等,但是核心就是要构建网联化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的空域管理,智能化的飞行控制,主动式的风险防控和协同式的运行监管,形成一个多元、异构和动态的低空运行治理生态。发展动态,一是国内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理论支撑方面,目前相关领域的多位院士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结论,模式创新大家都能看到。从现状看未来,现代社会没有AI就没有未来,从低空经济来讲,我们也是要赶上AI这个大的时代,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总结了5点:一是因地制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策略,我们要直面发展挑战,改革低空相关的发展环境;二是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的发展要义,要强化科技引领,突破制约的一些瓶颈;三是数字低空是低空经济的发展范式。需要我们深化数字转型,建设数字低空;四是场景应用是低空经济的发展对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宽应用场景,激发市场活力;五是协同发展是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要求我们要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低空经济是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技术革命性突破: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40年,城市交通UAM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美元,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一趋 势也促使了低空飞行器制造从直升机、固定翼飞行器向eVTOL不断进行产品更新,由此实现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低空经济从低空空域数字化到场景应用的经济化,充分实现了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不仅表现为通过技 术和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直接贡献,也表现为技术和数据对传统生产要素赋能,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需求牵引供给来看,低空出行不仅反映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区域融合协同发展以及企业转型 升级的需要;从供给创造需求来看,低空飞行更是从供给能力提升创造更丰富的需求场景,从而实现在更高水平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 平衡,形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低空经济为产业链型经济,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其构成包含基建端、飞行器制造端以及 应用端。能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引擎,或能形成万亿级别的市场。而通用航空为运营型 经济,其主体为飞行服务。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低空经济包含通用航空的一部分,但不仅限于其中。1.2 低空经济为产业链型经济,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特点 。低空经济包含:制造、飞行、保障三个方面。三者除飞行外基本只依托于空域上方的飞行活动,而 非属于空域范围。如飞机制造必须在地面上完成,只是其产品的活动范围在空域。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由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构成。它广泛体现在第一、二、三产业之中,涵盖了农林作业、旅游、搜救等领域;具体的航空器又包括了直升机、无人机、热气球等,其中无人机的制造与应用又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赛迪研究院(2024)的定义,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转载自:低空经济时代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